世界唱响“新丝路”,文化科技让古老丝绸华丽转身
世界丝绸看中国,中国丝绸看浙江。浙江杭州,著名的丝绸之府。唐代,这里的绫已“天下为冠”。
“驼铃古道丝绸路,胡马犹闻唐汉风。”作为“古丝绸之路”上中国输出世界的第一件商品和连接欧亚大陆各民族的情感纽带,杭州的丝绸,曾经有过太多的荣耀和辉煌。
然而,自1995年始,名动天下的丝绸之府,却面对着没落的尴尬。杭州的丝绸产业不断萎缩,到2010年,绸企从3000多家剧减到30多家,降幅达到99%,许多名噪一时的绸企相继关门停业。
2013年9月,国家提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的构想,把丝绸之路又提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。
丝绸之路沉寂了1200多年。在苦苦探索新时期的丝绸之路该如何去走的时候,人们惊喜地发现,一家来自西子湖畔的绸企——万事利集团,在传承和坚守中,让古老丝绸实现了华丽转身,在世界绸业发出璀璨的光彩。
文化的魅力
“以前做面料,一米能赚2元,现在我把它做成书,一米就能赚20元,想不到文化的附加值会这么大!”万事利董事局屠红燕向记者介绍,这些年,他们开发的《论语》、“清明上河图”“姑苏繁华图”等精品丝绸书相继问世,深受市场追捧,其中一套《孙子兵法》还作为礼品赠送给了美国前总统布什。
万事利丝绸博物馆里,一袭白底蓝色花纹的旗袍式长裙淡雅素净,让人惊艳。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“青花瓷”颁奖礼服。
“青花瓷”礼服是一次丝绸与文化的完美结合,制作所采用的革针绣技法,细腻到完全看不到一个针脚。
为了寻找这门技法的绣娘,万事利的工作人员在浙江、江苏等地的一些绣乡挨家挨户拜访。就是用这种方式,他们找到了第一个84岁的老绣娘,然后又出现了第二个,第三个……组建起了一支80多位顶尖绣娘组成的“奥运刺绣团队”。
像革针绣一样,现如今很多绣法都已近乎失传,万事利尝试透过与宋锦、苏绣、云锦、缂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合作,开发丝绸的文化艺术、商业价值。
2011年3月,一幅清代的缂丝画卷在法国拍出了1900万英镑的价格。屠红燕说:“丝绸藏品的价格得到公正的认定,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丝绸绣法,这样不仅丝绸文化得到了弘扬,而且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。”
用丝绸作为载体,万事利完成了企业从“产品制造”到“文化创造”的创新转变,市场悄悄打开。
科技的潜力
去年11月15日,“丝绸路 中国梦·2013中华丝绸文化论坛”在杭州开幕。
作为承办方的万事利,将其利用无涂层微喷技术成功复制、还原流失在海外的12幅敦煌丝绢古画赠送给了敦煌博物馆,轰动了国内外。
文章来自:万事利集团 http://www.souqian.com/infor/99174.html
https://richdady.cn/xlsk/index-13.html
页:
[1]